中新经纬9月28日电 28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微信公众号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报告》,其中提到,汽车经销商面临的核心挑战集中体现在价格倒挂层面。据统计,74.4%的经销商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其中43.6%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超过15%。
《报告》称,据协会月度经销商库存预警调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持续高于50%的荣枯线,表明汽车市场整体景气度欠佳。虽然,2025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均值为1.46,各月库存水平多数处于警戒线(1.5)以下。其中,2月(1.61)、3月(1.56)受春节假期及厂商策略影响,库存短期冲高;4-6月迅速回落至警戒线以下。但是,由于上半年新车市场价格倒挂加剧,经销商资金链紧张,对于库存敏感度明显提升。
《报告》显示,新车销售业务出现严重亏损,经销商资金压力显著增大,流动性紧张问题逐渐蔓延至整个汽车流通行业。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经营亏损的经销商比例升至52.6%,盈亏平衡的占17.5%,实现盈利的仅为29.9%。
《报告》提到,经销商面临的核心挑战集中体现在价格倒挂层面。据统计,74.4%的经销商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其中43.6%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超过15%,严重价格倒挂不仅侵蚀流动资金,也使经销商普遍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传统燃油车品牌经销商在新车销售业务板块亏损尤为突出。与此同时,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则主要面临售后产值偏低、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等挑战。
《报告》指出,在经销商的毛利构成中,新车、售后和金融保险的毛利贡献分别为负22.3%、63.8%和36.2%。新车销售毛利贡献仍为负值。当下,售后服务毛利贡献略有增加,比如售后服务、汽车装饰等,而依靠高返佣汽车分期政策获得短暂毛利增长的金融保险较以往出现明显下降,冲击着脆弱的汽车经销生态。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车金融渗透率由2024年的69.1%降至62.8%,呈现持续回落趋势。这一变化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多家商业银行暂停或调整汽车消费金融产品,市场金融供给收缩;另一方面,价格敏感型客户需求减弱,共同导致金融渗透率降低。
《报告》强调,从协会调研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全国4S经销网络3.2万家,整体网络数量变化不大,比上年末下降1.9%。其中,4S门店新增2124家,减少2749家。汽车经销商网络变化显著,其中品牌迁移现象尤为突出。主要体现为从传统燃油车品牌向新能源汽车品牌迁移,豪华车品牌经销商转向新势力造车品牌。众多经销商集团的实际行动也反映出这一趋势。中升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经销商集团之一,已停止与部分长期合作的豪华品牌签约,转而与赛力斯开展合作,将40余家豪华品牌4S店改造为问界门店。此外,永达汽车也积极与鸿蒙智行、蔚来等新能源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其去年新增授权4S店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七成。(中新经纬APP)